大學生村官涉世不深、閱歷尚淺,特別是來到全新的環境、面對全新的工作,心中一定疑問堆成山。網上搜索,常常不能解決現實問題。于是,有的人怕被人笑話而不做聲,有的人藏問于心干著急,有的人悄悄摸索探答案,而有的人則主動詢問獲真知。人非生而全知,求問怎為恥?下問亦為榮。因此,大學生村官要敢于發問、勤于發問,更要學會善于發問。
發問,目的要明確。發問之前,一定要對自己的必問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比如,領導安排你去完成某項工作,你應該重點關注的是“做什么事”“達到什么樣的效果”“以往這類事的通常做法是什么”等等;你在從事某項具體工作中遇到困難,你可以重點問“為什么我的做法達不到預期效果”“還有哪些好方法、好思路可以借用”等等。這么做,讓發問有的放矢、指向明確。
發問,要有恰當對象。問題想好了,就要解決“找誰問”。決不能逮住誰就問誰、想到誰就問誰,那樣常常讓我們問非所得、常走彎路。應該按照“業務知識優先問對口領導、風俗人情優先問長者智者、日常小事優先問往屆村官”的原則,從相互認識的人中找到合適對象發問。
發問,要選恰當時空。要注意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對方有空,特別是上班期間的空閑時候,是求教取經的較好時機。涉及政策性、規范操作性等問題,最好公開發問;涉及對以往工作的評價和發問者個人的實際問題,最好私下發問。如果一個問題需要聽取不同對象的意見,最好“一對一”分別問,既可收到“兼聽則明”的良好效果,又可避免給先問對象帶來“不被信賴”的負面暗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