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的黃河水沖破晉陜大峽谷的束縛,來到地勢平緩的渭北旱塬。多少年來,這里因為一河之隔,群眾出行難、經濟發展慢。隨著沿黃公路2017年開通,一條兼具生態、觀光、文化等功能的經濟帶逐步發展成形。
立夏剛過,天朗氣清。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境內,自無人機向下俯視,景色壯觀:黃河靜靜流淌,與蜿蜒的沿黃公路相伴而行:公路旁的岔峪村,一排排民居整整齊齊,村口色彩繽紛的壁畫、修葺一新的活動中心,都向過往來客宣告:岔峪村脫貧了!
“村里以前可不是這樣咧,過去住的都是土坯房,雨下得大的時候墻上的土都往下掉?!?4歲的岔峪村村民雷廣進沒想到晚年住進政府給蓋的新房,還吃上了“鄉村生態旅游飯”。
住進新居后,雷廣進把土地流轉出去,自己給村里的伊人湖游樂園照看船只。每年除了土地流轉費和看船工資,他自己還種了些花椒,收入一下子增加了不少。
臨近沿黃公路,南接國家4A級景區洽川景區,北有司馬遷祠、壺口瀑布等景點,給岔峪村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岔峪村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已流轉了180畝土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認定全村人為股東;確立發展鄉村旅游業為村集體經濟,開始在生態經濟、美麗經濟、民宿經濟上積極嘗試。民宿農家樂、觀光采摘園、稻田蟹體驗園、伊人湖游樂園、生態稻田蟹游樂園等,先后成為岔峪村的創業項目。
隨著游客越來越多,不少岔峪村婦女便在自家門口開起小店,售賣本地特色美食和手工藝品。還有的村民開辦了民宿。雷鳳簪是其中之一。她的涼粉攤位,今年“五一”期間,每天純收入超過500元。
“岔峪村就在沿黃公路邊上,抓住機遇、脫貧攻堅、振興鄉村、發展旅游,我們村自然不能落后?!贝逯孜淞x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