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鄉村振興內在動力,需要做好基層治理、民生幸福這篇文章。
走進江蘇連云港連云區海州灣街道西墅花園,位于小區廣場的兒童樂園傳來了孩童的嬉鬧聲?!斑@個兒童樂園是2017年村里投入19萬元建的。當時有村民反映小區內沒有適合孩子游戲的場所,我們通過村民參議,決定建設一個兒童游樂園,同時還投入30多萬元建了一個燈光球場,每天早晚村民都有健身活動的地方。”西墅村黨委書記汪衛兵說。近年來,西墅村通過多元化參與,互動化共治,有效提升了百姓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
在連云區,村民議事會和村務監委會已實現全覆蓋。連云區實行區黨政班子領導掛鉤聯系涉農村社制度,全面開展區領導與村干部群眾在一起謀劃發展思路、在一起落實工作、在一起協調解決問題活動,并積極推廣“黨建+”“互聯網+”村社治理經驗做法。
法治德治,也要寓教于樂。在云山街道老君堂村,每到傍晚時分,村里的“婆婆媽媽”演出隊就敲鑼打鼓“唱起來,跳起來,講起來,演起來”。為做好農村基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連云區綜合利用社區廣場、居(村)民議事園、講堂論壇等已有陣地,建設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大舞臺。通過“演講議行”四大行動,引導基層群眾在寓教于樂中分享時事政策,講述凡人善舉,傳播正確價值觀。這其中不僅組織村民(社區居民)討論身邊的道德現象,倡行與人為善、節儉養德,而且,廣泛開展“清理城市牛皮癬”“關愛殘疾人”等志愿活動,引導廣大群眾在一言一行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呈現出來。
近年來,連云區通過加強德治、法治鄉村建設,不斷繁榮農村文化,增強農村群眾獲得感。走進全國文明村西墅村,“好人廣場”上的好人事跡吸引了眾多村民前來學習。好人廣場、好人課堂、好人墻在連云區各村(社區)深深扎根。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帶頭人”。4月9日,80后漁家小伙兒張立揚早早就來到紫菜加工廠,調試機器,檢查整理簾片,為接下來的開機做好準備。他是高公島街道黃窩村的創業青年帶頭人,大學畢業回鄉創業,經過十多年的摸索實干,辦起了紫菜加工廠,紫菜養殖面積也達800余畝。十多年前,黃窩村還是連云區3個貧困村之一,村民年均純收入還不足4000元。如今,在村支部書記張立祥的帶領下,村民發展紫菜產業人均年收入達到了3.1萬元。
據了解,連云區通過重點實施書記隊伍培優、村級班子建強、活動陣地提升、組織運轉增強“四大行動”,實施村社干部“金銀銅三牌”管理,將1/3村社正職納入專項事業待遇管理,充分調動和激發了他們扎根基層、干事創業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