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金秋時節,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平永鎮平由村的蔬果基地里,大冬瓜、小南瓜渾圓可人,四組的盤祖文夫婦正忙著采收和搬運。
“我把家里的5畝土地都用來種植訂單小南瓜和冬瓜了。今年6月采收了第一批小南瓜,收入8000多元。這幾天,我們一直在采收冬瓜。你看,這么大一個,至少得有30斤重呢。”盤祖文在藤架下抱著個大冬瓜興高采烈。
盤祖文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兒子今年順利地考上了大學,這讓夫妻二人又喜又憂。祖祖輩輩務農的家庭,培養出了第一位大學生??墒?,上學的費用還沒有著落。此時恰好第一批訂單小南瓜有了收入,讓他們吃了“定心丸”。而最近的訂單冬瓜采收收入,不僅覆蓋了孩子今年在校生活費,家里多少還會有點積蓄。
“我們村最大的優勢就是生態環境好,天清水凈種養出來的綠色農產品,市場前景十分看好?!逼接纱羼v村第一書記何曉剛說,目前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發展產業、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上。平由村曾是產業單一、基礎薄弱的深度貧困村,在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和村支兩委帶領下,逐漸完善了通村路、通組路、串戶路、活動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依托“綠水青山”的良好環境,他們將發展生態種養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效的突破口,采取“黨支部+農戶+基地+公司”的抱團發展模式,把原來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形成產業化生產、規?;洜I,增強產業的抗風險能力,極大地提高了村民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2018年我們就動員村民發展生態種植養殖了。不過,剛開始的時候村民還不是太放心。我們聯系到綠康源公司,通過跟他們簽訂收購合同,當年讓村民嘗到了甜頭。所以,2019年就擴大了產業發展規模?!逼接纱羼v村干部姚庭才說,2018年僅小南瓜和冬瓜,綠康源公司就收購了5萬多斤,讓村民創收13萬元。生態效益轉化成為經濟效益,使得村民看到了生態產業致富的希望,增強了發展的內生性動力。
今年,平由村進一步利用好山好水優勢,擴大生態種養產業規模,采取村級合作社引領+散戶指導發展的方式,先后增加了56畝生態蔬果種植面積;實施桑蠶種養70余畝,建成標準化蠶房兩座;同步發展稻田養魚10余畝,野雞養殖600余羽。如今,平由村這個曾經的深度貧困“產業空殼村”,華麗蝶變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產業強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33.7%降至現在1.45%,并于2018年通過驗收,摘掉了深度貧困村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