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90后”年輕干部不斷涌現,為干部隊伍注入了生機活力,保持干部隊伍的戰斗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他們中有人已成為正處級干部。(5月5日鳳凰網)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90后走上重要崗位,蔣仁正任羅源縣副縣長、李騰是上海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袁琳掛職福清市副市長、潘廷瑞掛職秭歸縣人民政府科技副縣長、鄭睿臻掛任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等等……隨著信息被披露之后,公眾原先所認定的那些“不可思議”,似乎都有了一個合理化的解釋。
一兩個人不能代表一個群體,更不能代表一代人,但我們總是無法統計和概括一個群體或一代人。在一些人眼里,“90后”總是以一種駭人聽聞的姿態粉墨登場,這個群體彌漫著一種不健康的“非主流”文化,穿著奇裝異服、身上夸張的紋身、五顏六色的爆炸頭、滿臉穿孔釘子和鏈子閃閃發光、連男生都化著大煙薰妝……這些裝束連沒有大他們幾歲的“80后”都敬而遠之,毫不客氣給了“腦殘”的外號。除了怪異的裝束外,他們哈日哈韓,精神上是頹廢的、空虛的,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社會責任感。但這群讓人又愛又恨的人群,慢慢的成為了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
自古以來,我國知識分子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作為從各大高校畢業后投身于社會的“90后”干部,應該在有擔當中成長、敢擔當中前行,能擔當中輝煌,在黨和國家的事業面前保持一顆進取之心,在個人名利地位上常懷一顆平常之心,特別是已經走上領導崗位的“90后”干部,更應該有“肩扛千斤謂之責,背負萬石謂之任”的魄力,堅持權為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迎難而上、克難攻堅,以踏石有印、抓鐵有痕的勇氣和決心直面困難和挑戰,以破釜沉舟、誓不罷休的膽識和氣魄去破解難題,戰勝困難,在各項中心工作中發光發熱。
風雨中歷練,昨日幼苗,今成棟梁。在每個崗位上,他們貢獻出了智慧、才能和擔當。今天,我們要與90后共勉,讓我們以永遠青春的精神,為建設青春的中國,為實現中國夢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