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霍城縣采取多種措施探索“筑巢式”大學生“村官”培養新機制,使“候鳥式”“村官”轉變觀念,埋頭苦干,在廣袤的農村土地上干事創業,實現自身價值。
前途上有希望
“就是考上選調生,我還要到農村來。”3月2日,在縣委組織部組織的第一季度大學生“村官”座談會上,大家談起服務期滿后的打算時,蘭干鄉大學生“村官”迪麗努爾堅定地說。自2011年被選聘到光明村任“村官”以來,迪麗努爾利用該村很多少數民族婦女都有裁剪縫紉技術的優勢,通過縣委基層辦大學生村官創業基金扶持20萬元開了一家窗簾店,解決了村里閑散婦女的就業問題,開店兩年來運營穩定,實現了盈利。今年縣委組織部將她納入自治區選調生推薦名單。
“我們會為優秀的人才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會為他們的成長暢通所有的渠道”,縣委組織部基層辦主任高峻談起如何保障大學生“村官”干好有前途時說。霍城縣在大學生“村官”培養中全面推行“135”遞進培養計劃,對那些工作實績突出、發展具有潛力、群眾普遍認可的“村官”,作為村“兩委”班子成員的重點培養對象,并可轉為村定員干部,實行雙薪制,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舞臺施展自己的才華;服務期滿后,報考公務員時可享受自治區有關文件規定的相關優惠政策,表現特別突出的“村官”,經組織考察還可作為鄉鎮事業單位或鄉鎮領導班子后備干部重點培養,對符合條件的“村官”還可納入自治區選調生推薦范圍。
截至目前,全縣大學生村官中,當選村黨支部書記1人、進入村兩委22人、在維穩工作中表現突出選拔至鄉鎮領導班子1人、領辦創業項目5人、考入公務員隊伍51人、考錄事業單位92人。
生活上有保障
惠遠鎮老城村大學生“村官”地力努爾.艾力說:“我們大學生“村官”的工資收入不錯,我們也能和機關干部一樣享受福利,年底鄉里還根據工作業績給我們發放一定獎金。服務期滿,報考公務員有優惠政策,如果愿意留下來,到村黨支部書記崗位工作的話,還可以拿雙份薪水,這讓我們大家覺得既有干頭,也有奔頭。”霍城縣委在及時落實大學生“村官”生活待遇上,注重情感融入,用感情留人。一是實施到村任職大學生關愛工程,各鄉鎮(中心)統一安排食宿,配發電動自行車,補助交通補貼,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工作。二是認真落實生活待遇,參照事業單位工資標準,由財政負擔工資,實行任職大學生工資補助“一卡通”,同時還為每一名“村官”繳納養老、醫療、工傷等保險,最大限度地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有的鄉鎮還根據實際情況,對大學生“村官”進行生活補貼。
創業上有平臺
每個大學生“村官”都有闖出一番事業的夢想,能得到干事創業的平臺和支持是吸引人、留住人的關鍵。霍城縣多角度搭建大學生“村官”干事創業的舞臺,用事業留住人。一是給予創業幫扶。縣委組織部制定出臺《霍城縣大學生村官創業服務與管理辦法》,設立創業基金300萬,選樹野豬養殖、窗簾店、雕刻坊、養雞廠、養殖小區、保鮮庫、便民服務超市等17個重點扶持項目。建立“3+1+X”幫帶機制,實施創業項目8個,投入資金達170萬元,幫扶村官8人。其中薩爾布拉克鎮恰特塔勒村大學生村官張少華與村民合伙建立野豬養殖場,年獲利25萬元,成為創業典型。二是加強業務培訓。建立村官“周例會、月匯報、季總結、年考核”定期交流、考核機制,落實科級以上領導干部聯系大學生村官制度。開展縣委黨校集中辦班2期,培訓150余人(次)。各鄉鎮結合大學生村官任職村、社區實際,定期開展“定課題定內容”分批次集中學習農村農業知識、撰寫讀書筆記活動;各村、社區村官經常性地深入村隊干部、村隊養殖大戶、專業能手家中進行面對面技術培訓及經驗交流。